《摔跤吧!爸爸》口碑炸裂,但背后的电影发行联盟还能抱团取暖吗?
文化产业评论:在5月多部大片的裹挟中,印度电影《摔跤吧!爸爸》出人意料地突出重围,不仅在评分上刷新纪录,票房也在节节攀升。而从该片在国内上映以来,各大院线对其排片率也在变化,该片的排片率已经从最初的13.3%增长到了20%以上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电影发行首要考虑的要素还是市场利益,国内的电影发行联盟也似乎并不再那么牢靠。
作者:萧蓝羽
来源:文化产业评论
《摔跤吧!爸爸》上映首日排片只有13.3%,票房1571.4万,不算失望,但也没太大惊喜。但到了第一个周末,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便到处都是,讨论热度并不亚于《银河护卫队2》,豆瓣评分一路涨到9.2,而口碑也拉高了电影的上座率和票房,目前影片票房已超3亿。行业人士预测,根据目前排片和上座率,该片最终票房将有望达5亿元。
无惧万达排片打压,《摔跤吧》强势逆袭
截至5月13日19点,猫眼数据显示,《摔跤吧!爸爸》当日票房7745.4万,票房占比50%,排片占比超20%,与该片上映之初的低排片形成强烈对照。这部由阿米尔·汗主演的电影已经超过他的上一部作品《我的个神啊》所保持的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最高票房纪录,成为票房冠军。
在《摔跤吧!爸爸》票房逆袭之路上,除了遭遇《银河护卫队2》这样的强劲对手外,还面临万达排片打压的外力。《摔跤吧,爸爸!》5月5日上映当天,全国院线给出的排片率平均数为13.3%,面对《银河护卫队2》这样强劲的对手,也算抢占了一部分市场。只不过在这个排片率中,作为全国院线巨头的万达院线,只给了不足3%的排片率,略显突兀。《摔跤吧!爸爸》公映首日在万达院线的排片,位列公映影片的第7位,仅比上映半个月的《蓝精灵》高一点。
万达为何给这部电影如此的待遇,原因很可能是这部影片的国内“协助推广方”——“华影天下”,也就是由华谊主控的发行公司,而这就牵扯出万达华谊的“江湖恩怨”了。从2016年3月,华谊出品发行的影片就在市场上遭遇万达院线的低排片,从《摇滚藏獒》到《陆垚知马俐》、《我不是潘金莲》,都有此经历。
而如今看来,高达9.2分的豆瓣评分,即使是在渠道处于劣势之下,依然凭借良好的口碑票房逆袭。而且经过票房占比的分析发现,万达院线这次的低排片似乎对《摔跤吧!爸爸》的票房收益影响并不大。
相关数据显示,《摔跤吧!爸爸》首周末观影总人次286万人,其中由于低排片导致万达损失观影人次近15万人,然而万达院线周边影城因此多产生的观影人次达5万人,而最终损失约10万观影人次,约300万票房,也就是总票房的3%。这对比万达院线占据的13%以上的票房份额,显然片方损失并不算大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如今观众看电影的网上购票率超过85%,当一家影城不给某部影片排片时,观看意愿强的观众将选择其他排片多的影院满足观影需求。
各大影院排片有差异,电影发行联盟不一定牢靠
《摔跤吧!爸爸》这部电影由华谊牵头,大地院线、上影、微影等公司组成的华影天下发行。大地影院在《摔跤吧!爸爸》的排片中打了头阵。在影片上映第一天总体排片只有13%的时候,大地影院靠着15.9%的排片率与1742场的排片量拿到了72.1万票房,为该片在周五的影投票房榜单中的第一名。
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影院管理分公司在首映当天也拿出了17.1%排片,而华谊兄弟自己的影院则拿出了26.1%排片占比。他们排片都超出均值,显然是因为他们都是华影天下的股东。对于在下游自有影院数量难以支撑发行的华谊兄弟来说,切入发行端是他们改善自己的影片在下游排片难以强势的最快速、便捷的方式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华影的这些“兄弟们”并没有像五一假期时万达排《记忆大师》、博纳排《拆弹专家》那样用超过30%的排片去力顶大盘。而从大家都低于20%的排片来看,大地也好,上影也罢,“兄弟”们都有所保留。
从这部电影的排片数据来看,一个有趣的现象是,在电影上映的当天,除去华谊之外,排片占比最高的两条院线分别是与华谊关系不错的保利与耀莱;而在电影上映后的第三天,横店院线排片率已经达到了18.6%,甚至超过了大地的18%,金逸院线的排片占比也达到了16.4%。横店和金逸实际上又都是五洲发行的“兄弟”,非亲非故的比沾亲带故的更支持《摔跤吧!爸爸》,看起来发行联盟中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牢靠。
实际上,发行联盟的不牢靠并非个例。另一家发行联盟四海发行,自2015年成立后,其身影并不多见。发行联盟背后其实是一张巨大的利益与人情的关系网,但是在每个参与者都要计算自己利益的情况下,这样的联盟难以真正地做到紧密。这或许也就是上影主导了四海却又参投了华影,而作为五洲战略合作方的大地,同样出现在了华影之中的原因。
文化产业评论认为,电影行业的数据将越来越透明,无论对于院线还是影院,利益都是首要考虑的因素。发行抱团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在第一天尽量冲高点整体的排片率,剩下的还是要看市场,“取暖”的作用有限。
电影命运握在观众手里,电影排片有何规则?
一部电影要与观众见面,首先要经过影院经理的评估:安排什么时段的场次、多大容量的影厅等。他们在影片上映前会有个基本的预判,这个预判不是去揣测观众是否喜欢、影片口碑是否良好,而是预估有多少观众会为这部影片埋单,愿意买票的人越多越好。比如某部影片的提前点映场是否爆满、观众反应如何;它的宣传推广攻势是否强大、海报和片花等物料是否吸引人,这些都是影院经理用来预判的依据。 而上映第一天之后,通过观影人次就可以更直接准确地看到观众反应和影片潜力。以上这些判断,都是基于观众的行为,如果观众不买单,再高的排片也无济于事。
规则1:黄金场次全给大片,小片只能见缝插针
到底怎么排片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?为什么一些很火的影片,排片率也不是100%?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有效场次和无效场次的问题。所谓有效场次,就是观众比较多的场次:比如上午12点至晚上10点,尤其是晚上18点至21点,属于“黄金场次”,这个时间段影院一定会排观众最多的影片,甚至可能出现只放某一部影片的情况。
而上午12点之前和晚上22点之后的场次基本属于无效场次。对于一家影院来讲,由于早上的上座率普遍不高,影院可能只安排5场放映。
规则2:3D版本优先考虑,片长短更占优势
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影片的格式和片长。影片格式不一样,票价也不一样,票价高的被优先考虑,所以放映时肯定优先排映3D版。
此外,影片的片长也是考虑因素。比如影片A是95分钟,影片B是142分钟。放映2场B,足够放映3场A,如果B每场50人,平均票价80元,放映2场得到的票房是8000元。A就算每场只有40人,平均票价70元,但放映3场它的票房收入就是8400元。虽然只多出了400元,但它的观影人数要多20人,这20人可能还会在影院有其他消费,加起来的利润要远远超过B。所以这个时候,院线经理会更愿意排影片A,因为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收益更多。
规则3:大厅留给优质片,小厅照顾“特权片”
影厅的座位数也是排片的影响因素。目前影院大部分都是多厅影院,少则有五六个厅,多则有十几个厅。影厅的大小并不一样,座位数量也不一样。这种情况下,如果只看放映场次则毫无意义,因为几十个座的影厅,可能放映5场才抵得上大厅放映1场的人数。
基努·里维斯执导的《太极侠》当年是由万达投资的,于是上映时万达院线给旗下影院下达了“指导意见”:每天至少保持4个厅放映。但是,由于该片上座率不行,旗下的不少影院便悄悄将它换到了小厅放映,大厅则放映别的影片。所以《太极侠》看起来场次很高,实际票房却上不去。
因此,即便电影是院线或影院自己投资的影片,但为了保证影院利益的最大化,影院经理也只能在面儿上支持,并不能彻底改变它本身的命运。
结语
在好莱坞重工业电影大行其道的形势下,《摔跤吧!爸爸》以口碑和票房逆袭再次证明了电影行业“内容为王”的重要性。只有业内人士将重心放在内容制作上,将优质的作品呈现给观众,构建起积极的电影文化生态,才能助力我国电影行业良性发展,并逐渐走向世界。
求才若渴,欢迎加入我们,请点“阅读原文”